摘要:
新媒体时代为科技期刊的出版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通过对传统科技期刊出版流程的研究发现,在编辑、校对流程中普遍存在“数字化断层”现象。该现象导致了稿件库存现象严重以及数字出版周期过长、效率过低、质量不高。新媒体时代,期刊论文只有在数字出版后才能被有效传播、检索、发现和有效引用。解决期刊出版的“数字化断层”问题,可以有效缩短发表周期,最终提升期刊的整体影响力。针对优化编辑流程、专设网络编辑、重视优先数字出版、共享出版平台等方面提出一些应对措施。作者自主开发了数字出版加工平台,可在高校期刊共享使用。
互联网期刊、电子书以及在线数据库等多种数字出版与传播模式已经对传统出版模式构成猛烈冲击,并展示了其良好的发展态势和市场前景。目前,部分科技期刊特别是少数高校学报的出版时滞过长现象严重,导致投稿吸引力降低、论文的引用价值严重贬值、期刊活力和影响力降低。同时,发表时滞过长直接影响到论文的引用率,发表时滞会影响期刊的影响因子。因此,如何运用数字化技术缩短发表时滞成为科技期刊思考的问题,也是科技期刊研究的热点问题。由于中文期刊采用专业软件(如方正书版、LaTex、Indesign等)排版,其过程脱离数据库,编辑校对采用纸稿校对,导致跨数据库流通困难,出现采编、排版及数字出版之间“数字化断层”现象,致使编辑部需要投入较多的工作量完成刊后处理工作(如DOI的元数据上传注册、网刊的信息更新、第三方数字出版的元数据标引等)。这些问题使我国科技期刊难以真正实现期刊的“全流程数字化出版”,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文期刊对优先出版的积极性,导致出版时滞过长,最终直接影响了期刊的核心影响力和竞争力。笔者基于多年的编辑与出版工作实践,分析总结了在常规编校工作中因“数字化断层”现象引起的诸多问题,提出了一些适合科技期刊的、共性的、具有实际可行性的应对策略。
1.国内外数字出版发展现状
数字出版起源于20世纪90年代初,当时英美等发达国家的专业出版商就在积极开发在线数据平台,并且在数字出版领域取得了显著成绩。如ScienceDirect全文数据库、Scopus期刊数字化技术、SpringerLink在线出版平台、HighWire数字出版平台、SciELO出版平台、Wiley-Black-well、Nature等大型国际出版集团的出版模式和数字出版技术对我国科技期刊数字出版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十多年来,国内科技期刊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已经取得较大发展,但期刊数字化进程缓慢,多数持观望态度。多数期刊数字出版流程是在印刷后进行的,这就导致了数字出版严重滞后。2009年我国科技期刊出版时滞最长接近757d,按学科统计的刊均最长时滞为13.5个月。近年来,大多数科技期刊的出版时滞已大幅度降低,但部分科技期刊的平均出版时滞仍然高达7个月以上。然而,新媒体时代下,科技工作者越来越多地选择通过网络查询、在线阅读的方式查阅文献并开展科学研究,在线检索成为文献最有效的传播方式。论文只有在数字出版后,才能被读者检索和发现,对于时滞过长的论文特别是科技论文,在被发现时,其研究方法已经“过时”、创新点已经“不新”、提高点已经“不高”,通常失去了引用价值。因此,发表时滞过长是影响期刊影响力的最直接的重要因素。
2.“数字化断层”现象及其存在的问题
目前,多数期刊的出版流程为发散型,以编辑部为中心发散到采编系统、网刊系统、DOI注册、在线优先数字出版系统、排版部门(或公司)、印刷系统。其中DOI注册、优先出版、数字出版以及网刊的发布等过程相对分散而独立,数字化进程为由编辑部单向上传,不能实现各数据库共享和同步更新。编辑部与排版部门之间的校改工作为非数字化的纸媒交流过程,编辑在打印纸稿上校对,排版员针对校稿上的红笔批注在方正排版或其他排版软件上进行校改,然后输出下一个校次的PDF、打印出纸稿、传递给编辑,于是开始了新一轮的校对工作。传统的校改过程中以纸稿形式流通,导致印刷版PDF中的信息与Word版定稿中的信息不一致,如标题更改、内容增减、图表更换等等。这种不一致的现象,本文称之为“数字化断层”现象。传统期刊重视印刷出版,需要经过“三校一读”的校对流程,校对流程是通过纸稿校对方式进行的“数字化断层”流程。科技期刊因公式、符号和格式等问题,通常需要延长校次。就笔者所编刊物自科版而言,需要经过“一校、二校、三校(读)、清样校对、蓝样校对”等5次以上的校改循环,所耗时间长达2个月(双月刊)。因此,校改循环所耗时间是稿件“处理周期”的1/2以上。这里,本文提出稿件“处理周期”的概念:处理周期=审稿周期+校对周期。审稿周期以平均2个月计算,待发时滞是文章被确定录用后会排队等待编校,处于“未处理”的“排队”状态因而不计算在内。因此,在较长的校对周期中,“数字化断层”现象通常会引起一系列问题。首先,“排队”排版导致大量可刊发稿件“库存”现象严重,处于可刊发的稿件因存在较多瑕疵甚至较大错漏,对于不经过排版和校对的稿件,多数编辑是不敢在稿件通过终审后急于优先数字出版的,而是“库存”稿件“等待”组稿选用。就笔者所编的自科版而言,在几年前“库存”现象很严重,个别稿件“库存”时间长达2年以上。除了其他原因,笔者认为“排队”排版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原因,导致数字出版周期过长。其次,因为“数字化断层”现象中存在定稿Word和排版PDF之间内容不一致的现象,在数字出版工作中需要手动标引识别PDF稿件或者抓取拷贝方正排版文件中的元数据,导致编辑在优先数字出版中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和进行重复工作,而且通常因为人为和软件兼容等因素导致错、漏、乱码、格式等错误,数字出版质量不高。再次,“数字化断层”现象增加了编辑额外的、机械式的、重复性的工作量,导致编辑对数字出版产生“疲劳”和“疏忽”。在重视印刷出版物编校质量的大环境下,编辑在确保编校质量合格率这种无形鞭策下,自然而然地将工作重心放在编辑和校对流程上,因而,编辑在数字出版工作上表现为“乏力”(缺乏精力、动力),甚至“不力”(无视、忽视),数字出版效率过低。第四,“数字化断层”现象导致传统中文期刊过度依赖于知网、万方、维普、超星等数据库出版商,导致出版时滞并没有发生实质性的缩短。目前,绝大多数科技期刊的数字出版分为2种:编辑自主优先出版、文献数据转让模式数字出版。前者是编辑可以在如CNKI在线优先数字出版等类似数据库平台上自主进行,可以在稿件终审可刊发后进行。后者是CNKI等出版商在收到排版源文件、收到印刷出版物之后,经出版人员审核、加工后才能完成数字出版,往往在印刷出版后2~3月内完成。在该平台上,从单篇优先数字出版到整期定稿数字出版,通常需要进行2次以上的手动标引与核对,工作重复,且易出错。因此,多数期刊编辑部为了避免进行2次手动标引,在即将送样印刷时,将印刷版PDF上传到该平台上进行手动标引并发布。前者这种“优先”数字出版仅比印刷出版最快提前1月,后者在出版时间上是滞后于或者最多同步于印刷出版的,即数字出版周期通常在2~3月。本文提出稿件“生命周期”=审稿周期(平均约2个月)+库存周期(平均约6个月)+校对周期(2个月)+数字出版周期(平均约2个月)=12个月。因此,在漫长的稿件“生命周期”中,这种依赖模式的数字出版周期仅占稿件“生命周期”的1/6,对缩短发表时滞并无实质性的贡献。赵树庆等的调查统计表明:2010年中文期刊印刷出版论文的平均发表时滞为11.6个月。由此可见,在新媒体时代,期刊论文只有在数字出版后才能被有效传播、检索、发现和有效引用。也有研究表明:期刊数字化发展程度高的期刊,被引频次就高。因此,优先数字出版可以缩短发表时滞,提高期刊的学术影响力。
3.新媒体时代期刊“数字化断层”的应对措施
新媒体时代,各种社交互动模式的社交媒体,如QQ、微信朋友圈、微博、公众号等,以传播快、覆盖面广、聚类细为特点,朋友圈、微信群具有“聚类效应”,可以将相同研究兴趣、相同研究领域、相同研究水平的学者聚集成不同细分的受众群体。受众个体对其发表的(甚至是刚被录用的)论文及时分享,可以被快速地传播。这种传播通常具有“传染性”且“扩散”速度快。在科学研究突飞猛进、日新月异的今天,一篇有价值的论文一旦被发现即可被同行研究者追捧和跟踪,并迅速在该文的基础上展开更深入的研究,该文献的引用率必将迅速攀升。因此,新媒体时代的传播能力为传统期刊特别是科技期刊影响力的发展提供了机遇和挑战。传统期刊“数字化断层”现象已经严重影响了期刊论文的迅速传播。只有解决期刊的“数字化断层”问题,尽快在线优先数字出版,缩短发表时滞,保障论文“新鲜”出炉,提高论文可被发现和被引用的概率,才能最终提升期刊的整体影响力。基于目前传统科技期刊特别是高校学报的发展现状,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应对“数字化断层”引起的诸多问题。首先,编辑部要优化编辑工作流程,重视编审环节中的审改力度,在稿件终审前增加“编辑加工”环节,使稿件内容达到“齐、清、定”,尽量保障终审稿与印刷版稿件内容的基本一致(知网优先数字出版要求95%以上)、出入不大,若能达到这个要求,则可以实现稿件在通过终审时“录用即发表”,即可在终审后几天内完成单篇稿件的在线优先数字出版。其次,注册稿件的“数字对象标识符(DOI)”,即使稿件尚未正式印刷出版,读者也可以通过DOI引用该稿件。再次,进一步重视在线优先数字出版,由传统的“先印刷出版后数字出版”过渡到“先数字出版后印刷出版”,这需要编辑部内部工作模式的转变。第四,有人员条件的编辑部可安排专职网络编辑负责优先数字出版和刊后数字出版,分工明确,为编辑减负,有效缩短稿件的出版时滞。,有技术条件的编辑部可以开发数字出版系统平台,构建处理平台,可供高校期刊共享使用。例如,笔者承担的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已经取得了丰硕成果,笔者自助开发了“自动排版助手”及“数字出版加工平台”,近期该平台准备升级上线“云服务器”,有望在短期内向同行编辑部开放共享。“自动排版助手”是基于网络数据库,通过上传Word定稿,系统自动提取稿件元数据(题名、作者、单位、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等),并存入数据库,系统依据各种刊物的方正模板,自动生成方正书版的排版文件。一方面,该软件降低了排版人员的技术门槛,不要求操作员熟悉方正排版软件;另一方面,该软件在正文、表格、参考文献等结构化的一键排版功能,可以为熟练的方正排版员提速3~5倍。“数字出版加工平台”可以从已排版的各类排版(方正排版、XML排版、LaTex排版等)文件中,根据设置的元数据拾取器,一键提取稿件的元数据信息,存入数据库,然后根据各类数据交换的需求,如马格泰克网刊、中国知网数字出版、微信公众号文章发布等,一键生成整期发布所需的XML或Html文件,实现“一次加工,多媒体出版”。其中微信公众号文章发布模块可以实现多张图片免上传发布、多张二维码免上传嵌入发布。
4.结束语
在新媒体时代,传统科技期刊编辑工作中“数字化断层”现象普遍存在,且已经严重阻碍了期刊影响力的提升。如何结合目前编辑工作的实践,积极探索出一条既能满足本期刊编辑的工作需求、又能在同行期刊编辑工作中普遍适用的新途径、新方法和新平台,将是本文后续的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