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
热线

13263258533
客服服务热线

关注
微信

关注鼎好学术网
您现在位置:鼎好学术网 > 期刊百科 > 期刊常识 > 浏览文章

媒体融合下传统学术期刊转型研究

来源:不详 更新日期: 2019/9/12 18:18:39 浏览量: 0
摘要: 当前,隶属于传统媒体范畴的学术期刊陷入转型瓶颈期,既没有实现新旧媒体的深度融合,也无法通过转型来实现提升社会影响力和自身效益的目的。因此,传统学术期刊有必要进一步厘清媒体融合的内涵,在分析当前环境对受众群体的阅读方式、传统编辑的分工职能以及传统学术期刊发行方式的影响的基础上,转变编辑角色,优化出版技术,拓展内容平台,实行网络化管理,理性追求影响力,合理储备媒体人才。 当前,隶属于传统媒体范畴的学术期刊,在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领域都进行了初步的转型实践。传统学术期刊试图在不同的

摘要:

当前,隶属于传统媒体范畴的学术期刊陷入转型瓶颈期,既没有实现新旧媒体的深度融合,也无法通过转型来实现提升社会影响力和自身效益的目的。因此,传统学术期刊有必要进一步厘清媒体融合的内涵,在分析当前环境对受众群体的阅读方式、传统编辑的分工职能以及传统学术期刊发行方式的影响的基础上,转变编辑角色,优化出版技术,拓展内容平台,实行网络化管理,理性追求影响力,合理储备媒体人才。

当前,隶属于传统媒体范畴的学术期刊,在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领域都进行了初步的转型实践。传统学术期刊试图在不同的新媒体平台上开拓渠道来提升自身的影响力,然而效果并不尽如人意。传统学术期刊和新媒体的融合已经进入了一个瓶颈期,表现为既没有实现新旧媒体的深度融合,也无法通过转型来实现提升社会影响力和自身效益的目的。因此,传统学术期刊有必要在厘清媒体融合内涵的基础上,根据自身发展特色,明确媒体融合的转型思路,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一、媒体融合的内涵

媒体融合到底是什么?荷兰国际广播电台副总编辑安迪•克拉克曾通过一个比喻形象地进行了说明:在过去,传统媒体就像是站在一个挤满人的大厅里通过大喇叭喊叫传递信息一样;而现在,融合媒体就像是我们在大厅里四处游走和人们互相交谈,倾听他们每个人的声音。在媒体融合环境下,传统媒体与受众的关系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传统媒体从“无冕之王”的神坛走向受众,其行使话语权和解读权的时候,更多地倾听、反映受众的需求,受众由仅能够单向接收信息转化为具有信息的主动发布权以及信息的选择权。市场证明,没有受众基础、忽视受众黏性的传统媒体都很难在新环境下占据主动、有效变革,因此,对于传统学术期刊从业者来说,理性地看待并理解媒体融合的内涵,不但能够为传统学术期刊编辑提供更广阔的视野和更深入的思考,也为传统学术期刊的改革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市场借鉴。笔者通过梳理多年来的实践探索,认为对于媒体融合的理解大多呈现以下几个视角。一是媒体融合应集合多种报道体系。媒体融合是指一种业务运作的整体模式与策略,或者说是采用多种媒体手段和传播平台来构建的报道系统。这种报道不再是单一落点、单一形态和单一平台的,而是在多个传播平台上开展的多个落点、多种形态的报道体系。传统的报纸、广播、电视媒体及网络新媒体都是这个报道系统的组成部分。二是媒体融合应有全新的传播形态。媒体融合往往是指综合运用多种表现符号,如文字、图像、声音、光线等,多方位、立体化地展示传播内容,并通过多种传播手段传输的一种新型传播形态。与以往的传播形态不同,这种观点从形态特征出发,聚焦不同的媒体,通过媒体融合,产生信息内容的传播状态。三是媒体融合应有宏观的整合运用。从广义视角来看,全媒体是指对媒介形态、媒介生产和传播的整合性应用。从狭义视角来看,全媒体是指立足于现代传媒技术和媒体融合的传播观念,综合运用新兴媒体与传统媒体在媒介内容生产、传播渠道联通、运营模式统筹等方面的整合性实践。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融合媒体应是一种更具有宏观性的整合应用。

二、媒体融合对传统学术期刊的影响

通过上述对媒体融合的阐释,我们可以总结出,媒体融合是基于多元平台的不同角度、不同形态的传播,是运用多种媒体手段和媒体平台组成的多元的呈现体系。其普及和应用,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受众对于信息内容的选择,拓宽了受众获得信息的渠道,也给传统媒体包括传统学术型期刊带来了冲击与挑战。

(一)改变了受众群体的阅读方式

受众经历了媒体融合环境的变革出新,对信息内容的选择更具有开放性,对信息渠道的选择也更具有多样性。在多样化的平台上,以及海量信息的冲击下,大多数受众形成了碎片化以及快速浏览的阅读方式。在此基础上,以理论研究为主的传统学术期刊想要拓展受众,加深受众对内容的理解,对受众起到理论引领和实践指导的作用,都有较大的困难。

(二)改变了传统编辑的分工职能

随着数字技术得到快速发展迭代,并越来越多地运用于出版领域,催生了一批网络编辑和其他新媒体编辑,从而使得部分传统编辑不得不转型,成为跨媒体编辑,或者转型成为项目策划者。蔡雯将融合媒介时代的编辑分两大类:一类是策划内容生产与管理内容分配的高层编辑人员,另一类是具体制作内容并管理传播的普通编辑人员。由此可见,未来编辑的职能和分工将呈现出精细化和专业化的趋势,传统编辑应不断学习相关业务,完成知识迭代。

(三)改变了传统学术期刊的发行模式

目前,我国的传统学术期刊大多依托于各级科研院所、高校、相关行业协会等事业单位以及国有企业,由于人力和物力的限制,往往规模较小、管理较为松散,与受众缺乏交流。随着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受众能够从多种平台快速地获得信息内容,也产生了与作者以及编辑互动交流的需求,其中既有对当前学术热点问题的观察描述,也有对已刊发内容观点的探讨,因此学术期刊原先的单向信息传递模式,以及编辑、作者、读者三方缺乏有效沟通的模式已不能适应当前的趋势。

三、媒体融合视域下传统学术期刊转型应注意的问题

从文献整理和我国的媒体实践来看,目前在媒体融合环境下的期刊运营模式更多地处于被动、迎合的状态,缺少理性的思考和研究。作为传统学术期刊编辑,我们应明确,媒体融合发展是大势所趋,传统学术期刊的影响力也许在短时期内会式微,但不会退出时代潮流。在学术期刊转型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六个方面的问题。

(一)拓宽编辑视野

在媒体融合环境下,一部分传统学术期刊编辑表现出焦虑、迷惘和无奈。其中一位媒体人写的《一位70后的感慨:下半辈子我会陷入贫困吗?》颇具代表性,登上了许多媒体公众号的推荐头条,作者担心在媒体界会出现像产业工人那样的退出潮流,字里行间满是对传统媒体和自身命运的担忧。而实际上,这其中包含着任何事物都有兴也有衰的自然规律,也孕育着转型和发展的新机遇。作为一名传统学术期刊的编辑,应该看清此消彼长的大势,避免滋生不良情绪,更不能让这种悲观情绪影响健康和工作。在媒体融合环境下,编辑的工作已经从传统的约稿、审稿,扩展到出版的全部流程,包括市场调研、选题策划、约稿组稿、审读加工、编校设计、发行营销等。随着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各科领域知识的不断迭代,编辑的工作呈现出多样性、复杂性、丰富性和动态性的特征。因此,编辑应该进一步拓宽自己的视野,除了要不断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编辑业务,还要了解读者需求、关注学科发展前沿问题、建立品质作者队伍。

(二)优化出版技术

面对媒体融合环境,传统媒体不可故步自封,应利用先进出版技术,包括云计算技术、大数据技术、语义分析技术等,不断更新出版的方式,持续提高出版的效能,在保持现有优势的情况下,有效提高对新技术的传播能力和驾驭能力。对于学术期刊来说,在编辑过程中,可以利用大数据和云计算客观理性地分析当前的热点问题,研究大众所持的普遍态度,聚焦不同观点的矛盾之处,并在此基础上进行选题策划。在发行过程中,可以通过大数据看到受众的分布样态,有针对性地进行发行工作的布局,为有效的营销推广提供依据。在出版之后还可以通过互联网技术,实现作者、编辑与读者的多渠道、多平台的沟通和交流,实现深度策划。

(三)拓展内容平台

传统学术期刊的出版媒介主要是纸质,具有厚重、不易携带、原始资料查找繁琐的特点。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使读者获得更好的阅读体验,我国目前的学术期刊数字出版一般采用以下两种路径:及时种是借用大型的集成式的数字期刊平台实现数字出版,例如万方数据、同方知网、龙源期刊网等。为了提升影响力,学术期刊往往会同时选择加入几个期刊数据库,定期上传期刊内容。其优点是能够较大化地方便读者的搜索需求,对于提升期刊的影响因子产生了积极的作用。其缺点是实效性较差,内容由期刊社上传到数字平台的数据库往往需要较长的时间,有的数据库甚至会滞后两到三个月才能将期刊内容呈现在平台上,不能及时呈现学术热点问题的研究和争论。此外,这些期刊数据库往往会采用会员制收费的形式来实现盈利,给用户带来了一定的经济负担。第二种是期刊社通过建立自己的网站来实现数字出版,其优点可以总结为以下几条:一是即时性强,由于期刊社掌握期刊的内容,所以能够实现和纸质期刊的同步出版;二是互动性强,期刊社的自办网站中往往会有读者和编辑交流的窗口,有留言式的,也有邮件式的,既可以实现读者和编辑的交流,还能够实现读者、作者、编辑以及发行人员的多向互动。然而期刊社自办网站也有一定的局限性,由于受众少,有部分期刊为了提升影响力又同时加入了上述的大型集成式数字期刊平台,出现了数字化多重出版,在一定程度上浪费了出版资源。

(四)实行网络化管理

基于传统媒体运行规律的管理体系在媒体融合时代已经显露出了一定的局限性,期刊内部的管理体系往往呈现出复杂性与多元性。作为传统学术期刊,应明晰媒体融合是一种一体化的发展,是一种新的媒体形态,而不仅仅是某些媒体的整合嫁接,因此要建立一体化思维。传统学术期刊往往依托于事业单位或者是国企,在管理体制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及滞后性,而一体化思维要求我们能够融合新型媒体,开展新型运营模式的实践与探索,从而建立一个机制更灵活的,以“用户”为中心的完整的产业链,这里的“用户”既包括受众,也包括作者、编辑以及期刊的相关运营人员。以传统学术期刊的投稿方式为例,传统方式为作者向期刊的官方电子邮箱或者编辑的个人电子邮箱投稿,由编辑下载之后进行筛选。这种方式带来了许多不便,例如作者信息不全导致无法及时联系作者,作者重复投稿带来的重复审稿的大量工作,编辑精力有限不能一一回复作者……编辑面对浩瀚繁杂的稿件往往产生无从下手的感觉。实行网络化管理就能够实现高效地审稿、及时地反馈。学术期刊的自办网站上设置的投稿平台,在作者注册环节就能够地采集作者的个人信息。在编辑审稿时,可以按照初审、二审、终审的不同环节,给期刊的编辑开通相应的权限,作者可以及时通过文章的状态栏查看当前的审稿情况,编辑也可以通过平台实现网络化审稿。

(五)理性追求影响力

在过去几年的实践与探索中,有部分学术期刊在追求影响力的时候欠缺理性分析,一味迎合读者,博人眼球,追求标新立异,大致呈现出以下两种误区:一是为了观点而观点,在没有理性分析和调查的基础上,抛出了一些伪命题;二是为了批判而批判,断章取义,误读甚至曲解相关的政策。以上种种产生了许多负面的社会影响,作为严肃的学术期刊,既没有为读者答疑解惑,起到引领的作用,又损害了自身的品牌形象,降低了公信力,在随波逐流中模糊了自己的定位。因此,学术期刊应明确自己的使命担当,一方面凸显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突出理论性、学术性;另一方面注重理论引领下的实践探索,突出应用性、普及性。

(六)合理储备媒体人才

传统学术期刊需要合理地储备相应的人才,以应对媒体环境的变化。首先,在管理机制上要完善评价和考核机制,建立一个有效的机制,倒逼编辑提升自身技能,不断学习内容制作、发行运营等方面的技能,以及对新媒体的驾驭能力。其次,在储备新型人才时,因人设岗,让人员体制更加灵活。有些依托事业单位的学术期刊,在招聘人才时因循守旧,一味要求学历,让许多掌握新媒体技能的人才望而却步,从而影响了自身的人才结构优势。因此,在媒体融合时代,传统学术期刊应从体制改革入手,合理储备新形势下的出版人才,从而有效提高学术期刊的活力,增强自身的竞争力.

学术服务咨询

————从事多年国内外学术服务,发表国际期刊请认准鼎好学术网————

企业信誉保障

工商可查,网站备案可查

售后服务保障

一对一跟踪,确保零错误

客户信息安全

客户资料严格管理和保密

无条件退款

发表不成功全额退款机制

期刊质量保障

正规期刊,全文网上收录

关于我们

服务支持

鼎好学术网主要从事协助期刊运营、编审、提请审稿,帮助广大作者提高自身学术水平和职称评定做服务

鼎好学术网是一家文章发表、期刊投稿的专业机构。周期短,出刊快,全球多家数据库全文收录,全文检索,是您文章发表的不二选择!

本站少量资源属于网络共享如有侵权请您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